《反脆弱》的读书笔记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反脆弱》的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1花了大约3个星期左右的时间看了一本叫作《反脆弱》书,这是一本让我看的怨念四起并且很确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再想碰的书,理由是有近2/3的内容我理解不了作者在表达什么意思,感受到智商被碾压,有种被摁在地上摩擦摩擦的感觉。
这本书的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写过几本比较有名的畅销书,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黑天鹅》《随机致富的傻瓜》,不过鉴于本书痛苦的阅读经历,我想我应该不会再想去挑战上述两本书了,有兴趣的并且有勇气的童鞋可以去试试。
从一个小白的角度说说我消化的内容,我个人的感受是这是一个愤青写的书,书中抨击了基本所有的主流的社会现象,我承认有些在我的认知范畴内,但是很多的抨击在我理解不了的程度,譬如世界上最稳定的国家其实没有政府。但是不得不承认书中的观点对于思想的碰撞非常有帮助,因为从来没有人会给你指出这些观点。
列举一些我消化的对我可能有帮助的主流观点吧,大概有3—4个吧,想想将近400页的书不可能就这么几个有用观点对吧,但是我只能吸收那么多了。
观点一: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个体的脆弱造就了社会的反脆弱,每个人脆弱的人类在为整个社会的反脆弱作贡献,类似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感觉,然后推广到集体或者公司角度,其实这类大的组织并不是很希望个体的反脆弱性,虽然有这种那种强调个人的韧性,但是总的来说只有个体的脆弱才能成就集体的反脆弱性,虽然理解起来有点困难,但是我觉得仔细想想似乎也是有道理的。航空业就是通过一次次的事故(个体的脆弱)成就了整个航空业的安全(整体的反脆弱)。
观点二:我们一直渴望处于一种很稳定的状态,但是从反脆弱的角度来说只有始终处于动态波动的状态下才是最具有反脆弱性的,虽然处于稳定状态乍看之下是一种很稳定的,但是面对黑天鹅事件有可能会一蹶不振。想想自己有时候想选择一份养老的工作似乎违反了发脆弱性。
观点三:我们没有办法能够完全避免小概率事件,核电站建造的时候肯定是按照最高标准来建立的,肯定经过了很严格的推演,但是为什么依然避免不了黑天鹅事件的冲击呢,其实很简单,因为黑天鹅事件本身就是很少出现的事件,有可能在你推演依据的历史经验就不包含,所以很多事件我们需要从反向考虑,需要重视那些历史上从来没出现过的意外。
观点四:免费选举权,也就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特权,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怕自己有可能会显得太过直白犀利,说白一点就是你的所有选择都不需要承担后果,有种旱涝保收的意味。也就是说一个东西不管做死还是做火你都不会承担任何损失,类似股票交易平台的手续费。想想某公司的product和product manager。所以KPI虽然很无情但是依然很重要,看完这个书之后我更加认同了,要不然每个人都会陷入免费选择权的陷阱。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2看完了这本书,一种使命感让我静下心来读了两遍,现与大家分享些感受。
作者首先定义了“反脆弱性”。不同于机器等非生物体,所有的生物体都具有反脆弱性。反脆弱性是指从冲击中受益,如果我们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并从随机事件中获利。在我们提升反脆弱能力过程中,非理性的本能和灵感永远比理性认知更加有效。
反脆弱性是保守偏执加上积极主动的组合,在生活中我们要按照80%-20%的杠铃策略来增强反脆弱性,比如一个男人需要把80%以上的精力去做安全稳健的工作,剩下至多20%去搞风险最大的投机;而一个女人的最佳选择则是嫁给一个手艺人获得稳定的生活,然后再伺机与某艺术家开个小差。
通读全书对于反脆弱的体会,就像经过磨练能在空气稀薄的高原上疯狂DISCO,或者把歇斯底里的重金属与安静祥和的农业进行完美融合。掌握反脆弱性,就会像《最炫民族风》的流行一样,以让人抓狂的方式强悍地从不确定性中获取巨大收益。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3“那些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变得更强大。”——尼采
新年伊始,磕磕绊绊将这部网红大部头《反脆弱》阅读完毕,也有了第一篇读书笔记。不得不说,这是一本有点难啃,但同时又会激发许多新鲜想法的书。书中的语言偏逻辑和哲学,知识体系也横跨了许多领域。稍一走神,就很容易跟不上作者的思维飞行。
首先来说说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一位在学界和金融街都有点传奇色彩的人物。曾因成功预测金融危机而名声大噪,出版过广为人知的《黑天鹅》、《随机漫步的傻瓜》。也有人称他为“最令人敬畏的风险管理者”、“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很多人理解世界的运作是建立在可预测和可假设的状态下,并进行理性的决策。而塔勒布却提出,不确定性和无法定义的事物才是正常的,那些号称可以预测的,都是骗子。这句话,实际上会让经济学者、金融分析师、政客们等诸多群体感到心塞。
当然,作者确实杠精了一些,也啰嗦了一些,但这些都不能阻止他写出了一部值得翻上几遍的好书。
01、不确定性无处不在
在现代化的生活中,很多人喜欢谈论风险,谈论预测,也谈论机会成本。但同时,人们却对不确定性的东西感到恐惧,有时候会像鸵鸟一样盲目而无知。精英主义高人一等的思维在于,他们总以为可以比别人多一点天赋和能力,反应速度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会比别人多哪怕一秒钟。在金融市场,割韭菜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但在塔勒布看来,“长并不会比出租车司机更快知道,有关战争什么时候爆发”。人们往往深陷在自己建立的系统之中,以为可以预知风险,并做出准备方案。
实际上,没有人知道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或者将要发生什么。诚如黑天鹅事件一样,人们无法预知微小偶然却影响重大的事情。但黑天鹅却可以带领人们从一个社会断层,跨越到另一个社会断层。不确定性,可以让我们有理由去怀疑身处的组织体系、社会格局、文化传媒等灌输到头脑中的、所谓的“正确性”。
02、发现“九头蛇怪”
既然不确定性无处不在,塔勒布的主张会不会让我们进入混沌的状态。随机而散漫,难以自处,也难以往前走一步。答案,恰恰相反。发现脆弱的东西,发现不确定性,才有可能知道反脆弱的定义。书中提出,脆弱的东西喜欢稳定,反脆弱的东西喜欢波动。外界的环境越波动、越随机、越混乱,那么它就越会利用这种环境茁长成长。
比如九头蛇怪,砍掉一个,重生两个。杀不死它的,让它更强大。诚如生命一般,外界的极端伤害可能会在局部上造成伤害,去阻止不了人类不断进化。读后感现代性和脆弱系统息息相关,身处温室的稳定环境太久,很容易滋生对变化的抗拒 ……此处隐藏16764个字……的每一步都可能导致他修改日程安排,这样他就可以根据新的信息制订计划。战略是不靠谱的,可口可乐起初是一种医药产品,蒂芙尼珠宝公司是做文具生意起家的,曾经的顶级手机制造商诺基亚,是从造纸起家的。
所以,我们大可以坦然的承认自己的无知。而无知的我们,又该如何进入无法穿透的事物内部,并彻底主宰、征服它?
大自然的进化无须智慧/选择权可以替换知识。
进化可以产生令人惊讶的复杂而精密的事物,无须智慧,只需要可选择性和某些自然选择过滤机制,再加上随机性即可。进化是靠无定向的、凸性的自由探索或试错来推进的,因此本质上是强韧的,因为它能从连续的、重复的、细小的、局部的错误中获得潜在的随机收益。
你不必每次都正确——勇于试错。试错过程中我们会犯小错误,但却能获得大收益,称为自由探索。大约二分之一的胚胎会自发性流产,这比按蓝图设计完美的婴儿要容易的多。大自然只需要保留符合标准的事物。大自然懂得善于可选择性,它展示了如何以可选择性替代智慧。
4、受到很大启发的三个问题
4.1 如何看待错误?
1)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预测体系带来的只能是脆弱性。如果你想做出改变,并且不关心未来结果的多种可能性,认为大多数结果都会对你有利,那么你就具有反脆弱性。这种态度让我想起了超爱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面男主角的口头禅:All is well。
2)把错误当做礼物:
从每一个错误中学习,了解事物发展运行的规律,离成功更近。
从每一次冲突中学习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恐惧,可以增加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
3)如果能够理性地进行试错,将错误当作一种信息源,那么试错过程中出现的随机要素其实并没有那么随机。
4.2 关于永生
虽然基因是具有反脆弱性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信息,但基因的载体却是脆弱的,而且需要维持这种脆弱性,以使基因变得更强。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产生信息或改善信息。尼采说过——子女和书籍,这两类信息都是可以世世代代流传的。
作者说:我在地球上不是为了永生,不是为了苟活。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最后能够为集体利益,为了繁衍后代或最终为了书籍而像英雄那样死去——说到底,我的信息,也就是我的基因或我的反脆弱性,才是应该寻求永生的东西,而不是我。
最后,我会释然地说再见,就像法国人说的,腾出空间给其他人吧。
4.3 无为与有为
当你有一些小感冒、小咳嗽的时候,最好的办法不是马上去医院开药打针,而是什么也不做,依靠自身免疫力让身体恢复,只有当身体遭受重大创伤的时候,比如被子弹射中,才应该接受医生的治疗。当企业出现小的危机的时候,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政府妈妈马上伸出援手,而是让企业依靠自身能力去解决问题。只有当企业遭受重大危机,如金融风暴,政府才应该进行调控。
最后,想再提一下作者的经历。他在20xx年“9·11”事件发生前大量买入行权价格很低、无价值的认沽权证,用一种独特方式做空美国股市,“9·11”事件发生后而一夜暴富。无独有偶,他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又先知先觉重仓做空,大赚特赚了一笔。
很多人都是说一套,做一套。而作者却是真的把他书中的理念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作者认为的勇气:勇敢的站起来支持一个想法,并在激动的状态中享受死亡,只因为获得了为真相而死的权利或站起来维护自己价值观的权利。
希望我也成为有勇气爱上风的火!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9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对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样: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
反脆弱性:有些事情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反脆弱性超越了复原力或强韧性。复原力能让事物抵抗冲击,保持原状;反脆弱性则让事物变得更好。
反脆弱性偏好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鉴于不可能存在完美的强韧性,我们需要一个能够不断利用(而非逃避)随机事件、不可预测的冲击、压力和波动实现自我再生的机制。
了解某个事物是否会被波动性所伤害(即是否脆弱)要比预测有害事件的发生(比如会发生超大规模的“黑天鹅”事件)更容易,也更简单。
时间在功能上与波动性相类似:时间越长,发生的事件就越多,也更混乱;如果你可以承受有限的伤害,对小错误具有反脆弱性,那么时间会带来最终令你受益的错误或反错误。这就是你的祖母称为经验的东西。脆弱的东西则会被时间所击垮。
脆弱的事物喜欢安宁的环境,而反脆弱的事物则从混乱中成长,强韧的事物并不太在意环境。
对挫折的过度反应所释放出来的多余能量成就了创新。
大多数人的空闲时间都会被浪费掉,因为空闲时间会让他们无所事事、懒惰、无心向学,而一旦他们忙起来,他们往往会在其他任务上也更为积极。
给我们带来最大利益的并不是那些曾试图帮助我们的人,而是那些曾努力伤害我们但最终未能如愿的人。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10一、别人对你的评价你怎么对待:
1、看别人的评价是否基于了解你(不了解你不必在意)。
2、别人所站的立场是否对他人自己有利(出于对他们自己有利而对自己无利的不必在意)。
3、评价是善是恶(带着恶,对我们有害就要在意了)
二、脆弱的反面是反脆弱,脆弱的推手有父母、亲戚、老师、朋友、同学……不是所有希望你好的人都对你有好处,要看谁为你的人生负责,没有人负责,负责的是我们自己,我们要自己选择
三、不要做被保护好的脆弱的杯子,要做越弹越高的皮球。不是“多难兴邦”,是多难吸取教训才兴邦,感情一样,人生也一样
四、让不好的事情一点一点发生,然后变成正确的,要因负面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强韧,不要沉浸在负面情绪中
五、中国人赌性很大,女人对婚姻、家庭、男人赌性很大,千万别,要投资自己,男人、孩子只是一部分,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六、不要过度追求稳定,多去探索,多为不确定性准备:读书学习、投资理财、积累人脉、健身护肤
七、平衡好工作和梦想,边工作边为梦想准备,这样才不会两个都做不好,一颗红星两手准备,两个都不会差
八、分散投资,小规模的成本付出,大规模的收益:比如多相亲找到适合自己的老公,多走出去交朋友积累人脉……
《反脆弱》的读书笔记11如果你能用一些复杂的方式与深奥的定理来表达一个本来简单易懂的想法,即使这些复杂的方程式严格来说并不严谨,人们也会对其非常重视。结果不出所料,人们对我们的理念做出了积极反应,并告诉我们这个简单的检测启发法非常“明智”(说这些话的人,正是本来认为这些方法不足为奇的那些人)。唯一的问题是,数学只是附加上去的。
作者告诉我们,有时直觉经验法则(少即是多的原则)并不会比那些通过复杂计算得来的结果差。并且人们总是倾向于相信复杂深奥的事情,对简单易懂的事情往往觉得不足为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