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观后感(精选1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摔跤吧爸爸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在我的印象中,印度影视一贯以其异域风情及歌舞魅力感染人,《摔跤吧!爸爸》却将父爱和梦想结合得如此完美,并且聚焦金牌意识和女权意识,整部影片呈现出一种破而后立的格调,既有对现实的鞭笞,又有打破传统的勇气,动人心弦,令人热泪盈眶,也让我迫不及待的想写点东西。
1、父爱
曾经是印度摔跤冠军的父亲,在为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之后,希望生个儿子来完成自己未实现的梦想,赢得世界级比赛金牌,但事与愿违,妻子连连给他生了四个女儿。一个偶然的机会,女儿在打架中战胜了男孩,这让父亲眼前一亮,有了类似“花木兰代父从军”的灵感,决定对其中两个女儿进行摔跤训练,帮助他实现夙愿。在现代家庭教育的语境之下,这位父亲很容易被冠以“自私”、“偏心”、“虚荣”的帽子,以自己的权力改变女儿的命运,逼迫女儿做她们不喜欢的事情......
随着剧情的发展,父亲对女儿从事摔跤事业的规划,其实是爱的成分大于父权的成分。印度的女性地位不高,常被当作家庭附属品,很多女孩子未成年就步入婚姻,过上了繁杂而艰苦的家庭主妇生活。而影片中,摔跤老爸一直怀揣着冠军梦,偏执地想将梦想延续到下一代,以“暴君”形象对两个女儿展开魔鬼式训练,甚至将女性象征的长发给一剪没了,两个女儿为此搭上美好的童年时光,乃至青葱时光,不仅仅要承受着身体上的疼痛,还要饱受外界的非议和嘲笑。
也许你会说,剧中父亲独断专行,丝毫不尊重女儿们的个人意愿。但是,女儿们所承受的磨难,又何尝不是别的女孩所仰望的幸福?他引导女儿们进入体育竞技行业,彻底改变了女儿的命运走向,把女儿变成了一个拥有世界视角的现代女性。摔跤小舞台,社交大舞台,女儿所拥有的人生,其精彩程度要远远超过其他印度女性,这何尝不是父爱的伟大体现。都说父爱如山,深沉而厚重,不像母爱那样温润透彻,也许有时难以察觉,但只要你碰了壁受了委屈,他就一定站在你能看得到地方,为你加油打气。这就是父爱的力量,人生中最不可或缺的力量。
2.梦想
正如世纪老人冰心所言: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成功是由痛苦创造生命的梦想,是由自强不息铸造的奇迹。剧中的吉塔和巴比塔为了实现父亲的冠军梦,他们远离自己最爱吃的零食,被逼含泪剪去最象征女性的长发,忍受来自同龄人与非同龄人异样的眼光、非议和嘲笑。他们牺牲那个年龄阶段该有的娱乐时间,艰苦训练。他们压抑了青春,却也重塑了青春,犹如高考学子,背负着家庭的梦想,社会的期待,在追逐人生梦想的起飞阶段,振动沉重的翅膀,艰难的前行。
吉塔最终成功的精彩瞬间来自于日常大量枯燥训练的积累,来自于弯路中的折回,来自于绝不放弃的最后一击,从而成就历史传奇!成功的道路充满艰辛,辉煌的背后洒满汗水。但即使前方的道路再难,荆棘再深,梦想的实现也不无可能。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2在父亲节前一天,我走进电影院看了《摔跤吧!爸爸》。影片讲述的是一位摔跤出身的父亲未完成为自我的国家夺得金牌的梦想,之后发现两个女儿有“打架”的天赋,就让女儿进行魔鬼般的训练,两位女儿成为摔跤手,成为全国冠军,又代表印度参赛成为世界冠军的故事。
影片中最使我感动的是吉塔离开父亲的训练,忘掉父亲的教诲,她放纵自我,导致在几场国际比赛中失败。她失败后在妹妹的劝说下,最终鼓起勇气去寻求父亲的理解,也寻求父亲指导。在拨通爸爸电话的那一刻,她泣不成声,电话那头的爸爸也泪流满面。通电话后,吉塔开始重认清自我,爸爸也来到体育学院附近租屋,在父亲无私的父爱和严厉的训练下,进入决赛。
最终吉塔听从了父亲的指导,最终关键时刻,在父亲缺席的赛场,吉塔沉静下来想起父亲的话:“爸爸不能时刻都能来救你,你要靠自我”,“你如果赢了这场比赛,就能成为上百万女孩的榜样,在印度永载史册!”她最终依靠自我的积蓄的能量及智慧反败为胜。当吉塔把金牌递给爸爸,爸爸给女儿戴上金牌,爸爸说出你是我的骄傲!的那一刻,我用手捂上双眼,任感动与幸福的泪水顺着指缝流下来。
我看着感动的画面,我不禁也回想起父母为我做的点点滴滴,对我既严厉又鼓励呢。
我记得去年,我班语文教师选我参加“魅力玉林,五彩田园”的征文比赛。我就信手拈来在小记者网发表那篇《美丽的荷花》抄上去后,就开始看《熊出没》。
看着看着,我听到开门声,我立即拿数学练习册出来,一边写一边看动漫片。
“晓峰,今日在学校有什么收获?完成作业了吗?”爸爸笑呵呵地问。
“语文作业是一篇征文,我完成了。此刻正在写数学练习呢。”我兴高采烈地说,心里想着得到老爸的赞许。
爸爸拿过我刚才的“杰作”一看,眉毛就皱起来一怒“那怎样行,这文章不是已刊登了吗?你不开展思维想一些新颖的,还有字体不够工整美观,上到初中语文卷面书写有6分,那你就吃亏了。”
“我又不是初中生,吃什么亏?”我嚷道。
“你忘了,你前几年书写都工整美观,做什么事都要用自我最大的本事作好才行。”老爸说,“还有做作业要认真而细心,不要赶着完成,或者一边写一边看电视,这样容易作错题。”
“为什么这样呢?我完成就好了,我就要一边听歌一边写。”我和老爸对质起来。
老爸火冒三丈,关了电视机,藏起遥控,关掉了手机音乐。从今日开始,要进入复习状态了,不许看追星电视剧。
老爸又拿来征文“杰作”,在旁边辅导我,打开思路,重新写作。最终,在征文比赛揭晓时,我获得二等奖。我把奖状交给老爸,老爸抚摸着我的头说:“你是我的骄傲!做什么事要有始有终才行。”
我想:正如《摔跤吧!爸爸》中的爸爸,如果他对女儿不严厉训练与心理辅导,女儿忘掉初心,不重拾自信,那金牌就会落在别人身上了。由此,我读懂了父爱,也懂得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3电影情节中有个很好的设定在于,虎爸首先是看到了女儿们具有摔跤潜质,然后才开始引导训练,并不是一开始就把自己想当国际冠军的愿望强加给孩子。
只不过,虎爸觉得既然开始训练了,那就一定要严格,做事就是这样嘛,不做则已,要做就要认真做。
父亲作为教练的时候是无情的:每天早上5点起床训练;让平时穿长袍的小姑娘穿上男孩子式的短裤;无视女儿们的苦苦哀求剪去她们的长发……
刚开始,女儿们受不了苦,也受不了周围人的冷嘲热讽,偷偷与父亲对抗。
她们并不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偷懒跑去参加14岁闺蜜的婚礼时候,父亲则用一个巴掌将其玩耍的梦想击碎 ……此处隐藏11693个字……么具有深远的意义。只有当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意识到人人生而平等,女孩与男孩,没有高低贵贱,没有性别优劣,女孩同样拥有独立的人格,可以选择她们渴望的人生,整个社会的老旧陈腐的观念才能够瓦解,生命与生俱来的天赋与使命才不会被白白浪费,自由、平等、彼此尊重的意识种子才得以开花。
没有“不能”,只有“不想”
在践行梦想的路上,我们总是有很多的担心和恐惧,最常见的问题是“我什么都没有,怎么可能做成那件事?”这部电影,给出了一个特别棒的答案。
摔跤爸爸毕生都想为国争光,帮助国家夺得世界级金牌,当他决定要训练自己的女儿成为摔跤运动员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过家庭状况,先去做再说;在没有摔跤俱乐部愿意接收女选手时,干脆自己创造一个沙场;在家里没有钱买鸡肉为女儿补充营养时,就去市场和店家“讨价还价”,低价买入鸡肉;在体育局不提供经费购买摔跤垫时,就用床垫代替……
“没有”这个词,不曾限制过这位对目标无比笃定的父亲,迈出他坚实的步伐。
摔跤吧爸爸海报
一部电影就是一堂课。
爱、梦想、目标感、勇敢、行动,就是我从这部电影里获取的能量。
感谢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又为这个世界带来一部如此具有觉醒意识的好电影。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4毕业已经大半年了,仔细回顾了自己近一年的成长和收获,期望值太高,瞬间觉得自己并没有收获太多的东西,想做的事情一再被推后,感觉什么都做不好,正值低谷,最怕的是自己关心的人脸上写满失望,终于意识到什么叫“努力和遗憾哪个更痛苦的滋味”。正巧朋友叫着一起看电影,看完《摔跤吧,爸爸》,10点半回到宿舍,洗了澡,11点又学习了1个小时才睡觉,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内心充斥着要争做第一名的自信!
很多时候我们是被内心的恐惧打败的,最后战胜的只有自己。有个朋友毕业后匆匆找了一家公司,终于有一家单位肯要自己,于是着急的签了三方协议,其实凭我对她的了解,她完全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是不自信导致了最后的委曲求全,这年头,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毕业一年内,她终于体会到了干不称心是什么感觉,在一家国企工作在外人看来肯定很舒服,实则不然,离家远,又不喜欢做网维,又夹杂着各种复杂的人事关系,每天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宿舍,又急忙查着各种招聘信息,也背着主管请了假悄悄的去面过一两回,最终她还是妥协了,待在体制内时间久了,尤其是女孩子,开始逐渐的害怕离开了这份工作还能不能找到合适的职位,于是瞅准了省考和事业编,面对心仪的城市,又权衡了报考的人数,始终不敢报,最后还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报了基层的岗。心灰意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想想自己何尝不是这样。
看完《摔跤吧,爸爸》,把压抑了好久的情绪一股脑的全发泄了出来,吉塔和巴比塔开始不接受爸爸的安排,但是好朋友的一席话,让他们彻底醒悟,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是相夫教子过平凡的生活还是主宰自己的命运,全在自己一念之间。人永远的成长来自于舒适区之外,挑战原有的平静的如白开水一样的日子需要勇气,必将经历来自身体和内心的双重考验。比如早晨6点挣扎着起床,比如晚上奋战到12点,还要忍受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带来的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坏的结果,内心尽管煎熬,但是不到最后依然有希望,这点未知的结果带来的甜有点望梅止渴的感觉。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我们永远只看到别人表面的光鲜,看不到别人背后的努力,上次跟一个朋友偶遇吃饭,之前参加国考,跟人打过赌,看谁考的高,以为自己辛苦复习,结果和他只是一分之差,平时看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所以多少有点不舒服,聊着聊着才知道人家为了这次考试,报了6000一周的班,身上的钱所剩无几,每天呆在一个小破宾馆里,简直和以前的他判若两人,我愣住了,就像他说的我现在向他倾诉的所有委屈都是无病呻吟,谁都不容易,我们总会无形中扩大自己所受的委屈,以为就自己最苦最累,幸福和不幸福都是比较出来的。害怕恐惧有一部分成分是“心虚”的表现,自信是需要实力来支撑的,仰望星空不如脚踏实地,始终相信天道酬勤!终有一天,你和我都会像吉塔一样站在“冠军台”上,拼搏到感动自己!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51.全体故事情节比拟吸引人,有不断看下去的愿望,尤其在让女儿剪发、训练、参与竞赛等遭遇障碍时,种种矛盾总等待能有一个合情合理的处理办法,正是这些抵触推进了情节的开展。
2.关于父亲执着的要求女儿延续本人的梦想:父亲的初衷是为了让孩子延续本人未竟的事业,不断等待有个儿子,无法之下才开端训练女儿,所以从父亲的角度来说是没有思索到什么女权的成绩的。
甚至为大家所诟病的也次要就是父亲强迫孩子完成本人的梦想。
从女儿的角度来说,她们对父亲的训练不断是冲突的,直到听了同窗在婚礼上所说的话才认识到女性还有其他的出路,这里可以说是女儿们女权认识觉悟的终点,尔后的训练、竞赛都有了目的和高兴。
当然,父亲的强迫也是有一个期限的,他与孩子的母亲商定了一年的工夫作为一个尝试,也正是这一点使我对父亲这团体物并无责备。
虽然说每团体的人生该当由本人主导,但是在尝试另一种生活之前必定会为本人所见所闻限制,不难想象,没有父亲的这一番强迫,她们或许就好像学一样嫁人生子,一辈子围着厨房打转。
生长和教育总是一件充溢转机和不确定性的事情,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只能看到当下最适宜的选择,关于当前谁也无法预知,因而,父亲选择了摔跤,孩子在摇晃之后也选择了摔跤,母亲在看到孩子的成功之后也满腔欣喜。
责备父亲剥夺孩子自在的人,其实该当看到,作出自在的选择并不容易,需求一定的知识、见识,我们如何可以指望十多岁的孩子能在慎重考虑的根底上作出合理的选择?假使父亲和母亲商定的一年之期到了,女儿们并没有在摔跤这项运动上展示出共同的才能和兴味,想必父亲也不会再让她们持续,毕竟当他说出“尝试”一词的时分,就标明他也相当不确定。
父母之心就在于此,探索着为孩子铺一条人生的路途,却时辰担忧本人的选择能否正确。
3.关于“训练一定要剪发、戒油、辣等,就是父权主义”这一说法,我是不赞同的。
电影在表达的时分往往具有一定的意味意义。
运发动需求管理身体这一点很好了解,同时也是戒欲的一种表现,而女儿们以头发受损为借口逃避训练,父亲让其剪发,实践上也是清心戒欲的一种意味,前期姐姐留发,纵容文娱也正是纵容愿望的表现,直接招致了竞赛成果的下降。
若一定要将其与父权主义挂钩的话,能否有些过度解读?由于这很分明不是这部影片想要宣传的理念,何苦自找费事。
4.关于电影的主题,一个词“励志”。
许多人都提到了“女性主义”,结合阿米尔汗自编自导自演以及他的电影一向的主题而言,的确是对女性们的一种励志;其实,影片次要描写的人物抽象还有父亲,他顶着一切人的不了解、讪笑、阻遏,坚持以为本人的女儿也能为国抹黑,也能成为万千女性的典范,一步步地走向了最终的成功,因而,也是对父亲这类梦想受阻但仍坚持前行的人的一种励志。
综上所述,这部影片还是值得一看,值得考虑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