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日记(15篇)
忙碌而充实的一天结束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想必是时候写一篇日记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日记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端午节的日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端午节的日记1大街上,人人都在庆贺;市场上,还有人在买粽叶;房子里,一个个巧夺天工的粽子正在诞生……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暗暗地显示端午节来了
今天,妈妈和奶奶也包起了粽子。我学着她们的样子拿出四片大小差不多的粽叶,学着她们的样子把粽叶铺在手上,再在铺好的粽叶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几颗大红枣,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了,心想: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聪明的我。可是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都跳了出来。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把一些糯米弄掉一点,我才舒了一口气,心里的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放了下来。我经过了一些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一个步骤——扎棕绳。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所以我接过棕绳,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这才交给奶奶。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活儿,包起来非常不容易,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左右,粽子熟了。我迫不及待抓起一个粽子,把猛吞下去,结果被烫的脸就红了。妈妈在旁边笑我:“你的红脸蛋好可爱啊!”我听后“无语凝噎”,只得陪笑。
我感受到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日记2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每年端午节小姨都会包许多好吃的.甜的大蜜枣粽子给我们吃,尤其是我和妈妈最爱吃。还可以和长辈.妹妹们一起聚在外婆家吃饭,热热闹闹的度过端午节!而今年却没有那么热闹了。因为舅舅和小姨们出去赚钱了,姨丈也带着妹妹也出去玩了,只有我们一家三口和外公外婆了。显得十分冷清。
今天一大早,我本已为妈妈会包蜜枣粽给我吃,谁知妈妈却在忙着做家务。中午,爸爸煮了一桌好饭好菜,叫外公和外婆过来吃饭,但是没有洋溢着一点儿欢快的气氛!
下午,妈妈为了不再让端午节过得一点意思也没有,便带我和外婆一起去外面逛逛。我们首先去了菜市场,却没有看到半个粽叶的影子,去买粽子却没有蜜枣的,我有些失望,妈妈安慰我说:“下次看见有卖蜜枣粽子的绝对买给你吃!”听了这话我的心情这才好了一点。妈妈逛完了服装店又带我们去了合家福超市去,路途中还给我们买了一些好吃的。从超市里出来后,我们已是满载而归。
回到家后,我因为很想舅舅和小姨,还有四岁的小妹妹,所以便上网和他们一起视频聊天,小姨笑着对我说明年端午节一定包很多的蜜枣粽子给我吃,让我吃个够。虽然今年我们没能在一起过端午节,但是还可以在网上和他们相见,也是很开心的。舅舅和小姨还跟我约好,明年端午节一定回来过节呢!
关于端午节的日记3家乡的端午节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田野里去采摘了很多棕叶,棕叶的样子有点象竹叶,只是比竹叶大得多。这些棕叶用来准备明天包。我虽然热得满头大汗,但看到青绿的棕叶就像看到了香甜的,所有的疲劳都有消失了,只是盼望明天快快到来。
端午节到了,我早早地起了床,看妈妈包。只见妈妈把洗好的棕叶两张背对背放好,再把它折成一直角,用汤匙把放了各种调料和肉的米放在棕叶上,形成一个尖尖的形状,再将粽叶剩余部分沿米的形状折好。整个粽子就卷成了一个小菱角,再用草绳将把它扎紧,一个可爱的就做好了。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摆在蒸笼里放在大锅蒸,我都等不及了,不停地在厨房是转来转去的。蒸了好久,终于可以熟了,但妈妈说还不能吃,要等客人到齐了再吃。
中午,客人都到齐了。看看桌上的菜可真丰富呀。有咸鸭蛋,皮蛋,卤鸭子……这些都是端午节一定要吃的菜。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那香香的,解开上的细草绳,再剥开棕叶,一股香味扑鼻而来,轻轻地咬一口,又香又甜,真好吃!
午饭后,爸爸给我讲了端午节的来历。古时候,楚国的忠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赶去救他。他们争先恐后,追到洞庭湖时就不见了。人们怕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就不停地往江里扔,希望鱼吃了后就不咬屈原的身体了。从此以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年五月五日就划龙舟,吃。爸爸还告诉我,端午节的时候,人们还要扫院子,洒雄黄水,在门口挂艾蒿和菖蒲,希望能杀菌防病,一家人平平安安。这些活动都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关于端午节的日记4在今天下午,我们班举行了包粽子的活动和六一表演。包粽子包的时候可有趣了,待我向你们一一道来。
在刚开始时,我的外婆给了我们做了一个示范。我们是这样包的:先拿出三四张芦叶,凸出来的那面朝上,要依次放好,然后用手指夹住那几片芦叶,顺时针旋转之后就成了斗型,感觉像是金字塔的形状。在包的时候,要把底下的.尖角包的没有空隙,否则的话,放进去的糯米会掉出来的这样可就要从新包了。我学着外婆的样子做,看见她怎么做我也怎么做,我就照瓢画葫芦,我就照猫画老虎。怎么做也不像,也不会做。而且是第一步。我心想:这包粽子看起来很简单,没想到那么难,我做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反而弄坏了好几片芦叶。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好在外婆帮了我一把,我才做完了第一步。我身边的姜怡文说道:“做粽子简直比登天还难。”做完了第一步的我正要放糯米,可没有勺子,我们无可奈何,只好用手抓。等我放完了糯米和蜜枣,我也把剩下来的几步做完了,我刚要扎线,没想到没有抓紧,却有很多的糯米掉了出来,我只好把芦叶恢复原状从新做。我好不容易才包好了一个,却丑的要死,像一个三角形的。
我看见我们组的汤艺林做完了平常的那种之后,又做他外婆教他做得了,那种粽子像飞镖形的,也像蝴蝶。我也学会了。我便拿出他做的一个成品去炫耀炫耀。别的组里的同学大多数都来“求学”了。在我们前面一组的家长也都来学了。我对汤艺林说:“你做这个做的出名了啊。”
在愉快的包粽子和刘一表演中,我们度过了一个快乐的下午。
关于端午节的日记5今年端午节,我过得十分快乐、充实,在家里我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奶奶包粽子,所以我觉得这一年的端午节十分有意义。
早上,我奇迹般地起了一个大早,发现奶奶在包粽子,我走上前去问:“要我帮忙吗?”奶奶笑眯眯地说:“如果你实在要帮也可以。”我十分开心,搬了一个小椅子坐在奶奶身旁,只见奶奶很熟练地把蒸煮过的粽叶拿在手里围成一个半圆锥形,把淘过的糯米灌入粽叶里,迅速地裹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漂亮的粽子完成了。我不禁问奶奶,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奶奶说:“包粽子、赛龙舟、做香嚢,还有喝一些黄酒啊,吃“五红”啊……”“哇!有这么多”我大叫起来,奶奶一脸笑 ……此处隐藏2770个字……们包粽子、赛龙舟,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在我们家的端午节可都是充实又温馨的哦!
记得那次端午节,我们家处处洋溢着端午节的气氛,可是一般人的家里总是呆巴巴的包粽子,有时候出去赛龙舟,那多没意思!我可不想这样过每一年的端午节,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时候,脑子里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来了,何不来个自己创作粽子的比赛呢。说干就干,我抓紧时间,把表姐表弟和小伙伴全都都召唤来了,开始了,我们手忙脚乱,乱包,有的嘛,包个饭团,有的嘛,包个寿司,还有的嘛,东破一个西破一个。我想:这也叫有创意?我可不想像这样的创意,我嘛,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好点子,我简单做了一个爱心,别人看了看我,都很惊讶,“这就是好点子……”我不管他们说,自己忙着做。
粽子蒸好了。妈妈来看看我们包的粽子,我连忙冲上去:“妈妈,在今天的端午节上,我想送你个礼物!”我从身后拿出了这个粽子“妈妈,这是给你的,感谢你对我的养育之恩,谢谢你给予了我生命!”妈妈看了脸上流出了晶莹的泪水。爸爸走过来,对着大家说:今天的粽子大赛,馨予获胜了,我们要感谢自己的妈妈哟!
在这次端午节中我既是自己包了粽子,也感恩了妈妈!端午节,一个传统古老的节日,一个温馨充实的节日。多么美好的端午节啊!
关于端午节的日记12“粽子香,香橱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叉在大门上……”。
读了这首儿歌,大家都知道写的是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娃娃节等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不仅和五紧密相连,就连来历都有五条传说呢?有屈原说、龙的节日、迎涛神说、恶日、夏至说。其中纪念屈原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钧《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汩罗江,死后被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年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般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间,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民间端午节的习俗也不少,有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挂菖蒲、艾叶……
据说吃粽子原来是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尸体;喝雄黄酒是为了驱妖辟邪;赛龙舟原来是小舟打捞屈原的尸体,后因为人们像竞赛一样,所以演变成了今天赛龙舟的习俗。总之,都是为了寄托人们对屈原的哀思之情。每逢端午节,我们家也不例外,都要一起吃粽子。每当妈妈包粽子时,我都会催促妈妈动作快点。当粽子一端上桌,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一个肉粽吃起来,啊。真香。端午节就是这样一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日记13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我和爸爸妈妈去姥姥家过节。
来到姥姥家门口,我看到门上已经插上了艾蒿,听姥姥说艾蒿在端午节天亮前插在门窗上可以驱蚊杀菌。姥姥已经将糯米淘洗干净浸泡了五六个小时,姥姥又把洗干净的粽叶放进锅里煮十几分钟,这样可以除去叶子的青气,增加叶子的柔韧度,在包粽子的时候才不会破。一切准备完毕,开始包粽子了。姥姥把两片粽叶稍作重叠放在左手中,用右手捞出适量的糯米均匀的摊在粽叶中央,再放上蜜枣和花生,两食指向中间护拢糯米,卷至半圆柱型,两边叶子向中间折叠再卷,用线缠紧,一个圆嘟嘟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学着姥姥的样子包了起来,包粽子真是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啊!我包的粽子不是这漏米就是那儿破洞,好不容易才包出完美漂亮的粽子。等到所有的粽子包好后放进高压锅中,煮上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吃了。
吃着香甜的粽子,姥爷给我们讲起了端午节的来历:战国时代楚国伟大的诗人屈原,他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却屡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迫害,再加上楚怀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情的屈原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投江后,老百姓为了防止鱼虾啄食他的尸体,驾着龙舟把粽子扔下江赶走鱼虾。从此以后每到端午节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这个端午节我吃着亲手包的粽子,听姥爷讲端午节的来历,收获真多啊!
关于端午节的日记14又是一年粽子香。端午节到了,呵呵,又有粽子吃啦!我们一大早,就来到奶奶家。奶奶这时正炒着米呢!弄得满屋子米香,我便着急地说:“奶奶,开始包粽子吧!”奶妈先把棕叶卷成一个圆锥形,然后往里面填了米,再放入一些佐料,有肉、香菇、蛋黄、板粟......奶妈还包了甜棕呢!开始要煮粽子了!过不了一会儿,粽子香就从厨房里飘出来,直往我鼻子里钻,我一边嘀嗒着口水一边对奶奶说:“奶奶,啥时候才能吃上粽子呀?我的嘴巴可闭不住呀!”奶妈便说:“好呀!你这只小馋猫,今天可要饱你口福了哟!”说完,便把粽子给端了出来。开吃喽!我那张嘴呀!想管都管不住,拿起一个粽子就吃。我抹着油乎乎的嘴巴,说:“真好吃,肉香喷喷的,饭软绵绵的,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呀!
”咚咚咚......哈,看赛龙舟喽!我和妈妈来到河边,队员们正严阵以待地坐在船上呢!哨声一响,这些船飞快地向终点奔去。大家都使出吃奶的力气,人们都纷纷为队员们呐喊,队员们听到了人们呐喊后便更卖力了,大家边划船,边喊着:“嘿哟,嘿哟......大家你追我赶的,过了好久,还是不分胜负,第一条船远远地落在了后面,像一只落伍的乌鱼慢吞吞地向终点爬去。过了一会儿,豆大的汗珠从船员的脸上流了下来。岸上的人,都为船员们着急着,好像自己也参加了比赛似的,我们都等不住了!大声喊道:“加油!加油!3号船赢了!顿时,这里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今天,粽子香弥漫了家乡,锣鼓声传遍了家乡,真是一次有意义的端午节呀!
关于端午节的日记15我国的传统节日不计其数,习俗也就像天上的星星,在怎样多也数不完。今天,我就介绍一个中国五千年最的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极其之多,像沙滩上的贝壳,拾也拾不完。其中,威海主要有吃粽子,踏青,挂艾蒿,系彩绳等。我首先介绍系彩绳。
在古代,每每到了端午节,家家户户都给小孩子们的手腕、脚腕系上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彩绳。有一些孩子的脖子上也带着彩绳或者小笤帚,好像是要扫光身上的疾病,灾难。传说,系上彩绳后,病就到了彩绳上。等到端午节后下第一场雨,把带有疾、灾害的彩绳扔到小水洼里,就把疾病和灾害用水洗掉了。
端午节还有一件头等大事——吃粽子。
人们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传说,农历的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这天,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汨罗江自杀殉国。当地人民听说后赶紧划船去抢救他,还把粽子扔到河里喂鱼虾,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这就是粽子的由来。
说到粽子,粽子的品种更是让你眼花缭乱,有原味的,红枣的,肉的……但我最喜欢豆沙的,拨开翠绿的艾叶,雪白的糯米变成现在你眼前。咬一口,暗红色的豆沙就漏了出来,那味道谁都无法抵挡。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含义深刻,似乎每一个习俗都有一个故事,博大精深,值得我们一代一代的传授下去!
文档为doc格式